关西山
#为什么三亚成了东北人的天堂# 三亚经常被称为“东北第四省会”“黑龙江省三亚市”,这些调侃并非没有来由,恰恰反映出东北人在这座城市中的庞大存在。以前我总好奇,那些“候鸟一族”每年不辞辛苦往返于东北和三亚之间,究竟图什么?今年,在台风“剑鱼”来临前,我终于来到三亚一探究竟——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。
三亚的美,在国内海滨城市中可谓独树一帜,“三亚归来不看海”虽似夸张,却毫不虚假。根本不用特意跑去景点,哪怕只是站在公交站台、坐在车上,一路都可见椰林摇曳、碧海蓝天,风景如画。
最关键的是气候,三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,全年夏季漫长、无严寒,阳光充沛、温润舒适。对于在冰天雪地中熬过数月的东北人来说,这里的阳光、沙滩与海洋,简直具有致命的吸引力。也因此,“候鸟式旅居”越来越流行——冬三亚避寒,夏回东北避暑——已成为很多东北退休老人的理想生活模式。
但三亚的魅力远不止于气候,这座城市像海一样包容,既能接纳旅居的退休人群,也为来自各地的打拼者提供生存空间。它不挑学历、不挑背景,更看重是否肯吃苦。网约车司机、酒店保洁、民宿管家……只要愿意劳动,这里总有机会。我遇到的网约车司机里,不少都是东北人。他们有的因为风湿、关节或心脑血管问题,难以忍受东北严寒,便选择来此谋生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东北人不仅在此定居、工作,也成了推动三亚消费经济的重要力量。走在三亚街头,东北餐馆、烧烤摊随处可见,东北口音几乎成了“本地背景音”。东北游客和居民拉动了本地餐饮、租房、购房、旅游等多方面的消费。不少三亚的商圈、夜市、度假项目,明显瞄准了东北人的偏好和消费习惯。可以说,东北群体已成为三亚旅游与经济生态中不可忽视的一环。
而这座城市真正动人之处,也在于它的多元与包容。有钱的人可以去蜈支洲岛享受碧海蓝天,预算有限的也可以到椰梦长廊散步看海。三亚像大海一样,接纳着所有向往它的人——无论来自哪里,无论带着怎样的故事。
或许,三亚之所以成为“东北人的天堂”,不只是因为气候宜人、景色绝美,更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生活的可能:在这里,你可以摆脱严寒,可以自食其力,也可以安心消费、尽情享受。而东北人与三亚之间,早已不只是一段季节性的迁徙,更是一种深刻的经济共生与文化交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