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润锦霄
“三亚约会日记18回”这几个字一出现,后台私信炸了。
有人问我:是不是又拍到情侣吵架?
有人猜:这次是不是酒店涨价十倍?
其实都不是,只是翻到去年冬天在三亚湾的一段旧视频,两个人在沙滩上写名字,浪一来,字就没了。
看完那条视频,突然明白,很多人去三亚,不是去看海,是去“把关系试一次”。
机票酒店一订,滤镜一加,好像就能把“我们会不会吵架”“他会不会抠门”“她会不会拍照嫌我丑”这些问题一次性测完。
结果测完发现:
该吵的,在免税城排队也吵;
该抠的,椰子15块一个也要AA;
该嫌的,日落再美也说“你脸太油”。
三亚只是放大镜,把日常的小裂缝照得清清楚楚。
有人晒图配文“被宠成小孩”,转头就拉黑。
有人一句“风好大”背后,是冷战三小时。
最离谱的一对,在亚特兰蒂斯水世界排队,因为谁先玩“放手一搏”滑道,吵到分手。
女生当场把门票撕了,男生转头把戒指扔进造浪池。
工作人员捞了半小时,戒指没捞到,人也没和好。
听起来像段子,但那天我就在后面,手里还拿着帮别人拍的拍立得。
照片里他们笑得比阳光还亮,结果两分钟不到,阳光还在,笑没了。
所以别再问“去三亚能不能修复感情”。
能修复的,在楼下便利店买瓶水也能和好;
不能修复的,住七星酒店也只剩静音模式。
真想带喜欢的人去三亚,先在家吵一架,吵完还能点同一份外卖,再订票。
要是连外卖口味都磨合不了,那海浪再蓝,也救不了。
看完这条日记,有人留言:
“明年还去吗?”
我回:“去,但先问一句,你能接受我点微辣吗?”
